奶爸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太子今天也宠妻如命 > 【正文完】
    第52章 第52章他等到了。(正文……

    伤心归伤心。

    伤心过后,一干大臣皆忧心起善后事宜。

    太子若不曾伤重昏迷,本有储君,一切自然好说,现下却是无人做主,叫所有人难办。到头来,他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林苒这位太子妃。

    “太子不日便会醒来主持大局,眼下我们自然是做好该做的事情。”林苒语气坚定,顺便提醒他们一句,“诸位大人皆是大齐栋梁,想来定然十分清楚,倘若之后再生乱子,谁也不会好过。”

    已经是异常糟糕的局面了。

    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懂,该怎么做便不必多言。

    蓬莱殿的几位大臣个个精明老练。

    一看太子妃如此态度,又晓得她手里有兵,他们心下稍定,当即着手准备帝后的丧葬事宜。

    林苒没有回东宫。

    即便诸事自有朝臣与底下的人去办,但她也只能先留在宫里,稳住人心。

    萧婵最后被太医救回来了。林苒对她与皇后娘娘之间的事暂未了解透彻,便先命人将她送回明心殿去看顾起来,其他的事留待日后再说。

    王溪月在宫变之前被皇后娘娘命人保护起来。

    她被困住,平安无虞,却也骤然要面对失去疼爱她的姑母、失去“阿婵姐姐”的痛苦现实。

    林苒无从安慰,同样没有阻拦她为王皇后守灵、没有劝她别哭。

    也幸而还有她的三哥王怀仁在。

    直至夜深,林苒尚未休息,王怀仁主动找来。

    于是,她从王怀仁口中听说关于萧婵与皇后娘娘之间的事,是在王怀仁眼里的某一种“真相”。

    林苒便第一次知晓萧婵幼时的经历。

    亦在听王怀仁说出王溪月落水为萧婵所害时诧异一回。

    那日是她偶然救下人,因此与王溪月慢慢熟识,却未曾想竟与萧婵有关。

    更未想,萧婵那样一个看起来温和沉静的人这样疯狂。

    林苒便也懂得王怀仁的心思了。

    一边是自己的姑母,一边是在他眼中因自己姑母而被耽误的小娘子,另一边,又是自己的妹妹。这样许多事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凭他一个人根本斩不断这场纠葛,而明知前方无路,偏偏无能为力、救不得谁时最痛苦。

    王怀仁

    被这种痛苦折磨。

    他左右不了姑母,爱护不了妹妹,劝不住在他眼中本无辜的小娘子。

    “同太子妃说这些,是希望日后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能怜惜她一回,再给她一次机会。”王怀仁道,“经此一遭,活着于她也非幸事了。”但,还是要活着才好。

    林苒默一默问:“那公子呢?”

    “吾亦是王家人,今后听凭朝廷处置。”王怀仁微怔过后平静回答。

    王溪月自得知姑母薨逝、阿婵姐姐毁容之事便未停止过流泪,连睡梦中也在哭泣,醒来眼角满是湿意。她不知自己几时睡着的,只晓得自己哭了很久很久,哭得头疼欲裂。短暂浅眠过后,醒来无意懵然听见自己三哥的一句“听凭处置”,头疼的感觉愈发强烈。

    “三哥……”

    她张一张嘴,嗓子里艰难挤出微弱的两个字,依旧引得正交谈的林苒和王怀仁朝她望过来。

    林苒转过脸看一看双眼红肿、泪花闪烁的王溪月,没有多言,只递过去一块帕子,便留王溪月和王怀仁单独说话。皇后娘娘对于王溪月的安排及徐明盛愿意求娶王溪月一事,王怀仁悉数知晓,这些事他们兄妹细细商谈更为合适。

    王怀仁明白林苒心思。

    在林苒离开之后,他对自己妹妹把后续诸事一一说明。

    王溪月一面听一面泪流满面,说不出话。

    她曾经爱慕徐大人至极、曾经想过同徐大人结为夫妻,然而当要以这种方式实现时,她一点儿都不想要。

    可是她说不出话。

    擦不干的泪眼代替她所有的回答。

    “阿月,莫要任性,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王怀仁语声温柔耐心开导,“这些事与你无关,你不该被牵扯进来,不该在这般年纪赔上自己的性命。无论如何,姑母待你总是爱护的,最重要的是徐大人这份情谊难能可贵。永宁公主也会活下来,你们可以互相作伴,她……会需要你的。”

    王溪月一味摇头。

    王怀仁抬手摸一摸她发顶:“没事的,但这一次妹妹当真是要成长起来,往后靠自己了。”

    王溪月只是眼泪更汹涌,头摇得更厉害。

    王怀仁轻叹一气,抱一抱她,任由她在自己的怀里再大哭一场。

    ……

    林苒回到东宫已经是两日后的事了。

    她沐浴梳洗过才去看萧照。

    这两日,徐明盛一直守在东宫,保护太子安全,太医们同样未放弃救治。到得今日,太子不再发热,情况稳定些许,而太医们也已确认太子所中之毒来自突厥,正在摸索着解毒之法,连同被擒获的奚鹤鸣等人也正在被日夜审问。

    大约连日来未能好好休息,回到东宫后,林苒身心疲惫,大脑一片空白。

    坐在床榻旁看着依旧昏睡的萧照,她什么想法也没有。

    宜雪将新煎好的一碗汤药端进来。

    林苒接过,喂萧照喝下,宜雪便悄悄退了出去,留他们两个人。

    难得的安静令人心神松懈。

    不过守得萧照片刻,积攒的疲乏困倦似悉数涌上来,她不知不觉伏在锦被上昏昏沉沉睡去。

    萧照自一阵头疼里勉强睁开眼时,恍惚不知今夕何夕。

    入目处处熟悉,他意识混沌,迟钝之至,直到眼角余光注意到趴在床边的林苒,思绪方才逐渐变得清明。

    秋狩,遇刺,受伤……

    昏睡之前发生的事情终于得以回想起来。

    再看守在床榻旁边的林苒,反应过来她平安无恙,萧照刹那间心安。伴随着安心而来的,却是一连串疑问,他不知自己昏迷多久,不知朝堂内外发生什么事,不知今时今日诸般事宜进展如何。

    想要开口却嗓子发紧,未能发出半点儿声响。

    伤口的隐隐作疼慢慢感知清晰。

    明白自己身体情况不妙的萧照放弃挣扎。

    他躺在床榻上,静静盯着林苒深埋在锦被上的小脑袋。

    林苒后来是顶着萧照的目光醒来的。

    趴在床边睡多少不舒服,这一觉她睡得不长,醒来愈发觉得疲惫,但在觉察到萧照视线时,蓦地抬起头。

    四目相对,林苒愣怔。

    随即意识到太子已经醒了,她长吁一气,撑着床沿慢慢起身,去喊太医。

    萧照把林苒的所有反应看在眼里。直觉告诉他,太子妃这个反应多少不对劲——他没有看见她因他醒来而生的欣喜,她眉眼流露出来的是一点如释重负的情绪。

    这似乎不是一句不在意他能解释得了的。

    萧照眉心微蹙,张一张嘴仍未能发出半点儿声音,只得看着林苒出去了。

    候在偏殿的几名太医立刻赶来。

    诊脉过后,确认太子身上中毒之症消退许多,他们十分欢喜,一时连连祝贺太子与太子妃。

    林苒便知萧照会好起来的。

    太子苏醒对于朝堂内外同样是一颗定心丸,朝臣们会更加安分。

    她吩咐下去,将太子醒来的消息传到各处。

    同时传大臣前来东宫。

    不亲眼瞧见醒过来的太子殿下,总有人心里犯嘀咕,只消见上一见什么浮躁心思都会烟消云散。林苒安排完这些事情,让陈安照顾好萧照,自己便带着宜雪暂且先回承鸾殿去休息了。这一次,她睡得安稳,一觉睡了个昏天黑地。

    之后林苒的日子重新变得按部就班。

    多余之事不必操心,她每日照顾好太子用药吃饭即可。

    萧照最初醒来,精力不济,依然时时昏睡,见得大臣半个时辰便要休息。

    待一日较一日身体好转便能处理更多的事宜。

    他昏睡期间朝堂内外发生的事情,在他醒来后自然全部了解过。但大臣们最着急的是登基一事,若非顾念他身体受不住,恨不得他一醒来就将他架上龙椅。

    是以,萧照能够下地后,礼部立即着手准备登基大典。

    但他更在意林苒。

    自醒来起,从彼时林苒的反应以及之后林苒对他的态度看,他能越来越清晰与明显感觉到里面有事。他迟迟不问,一则拿不准林苒心思,二则下意识想要回避。

    按照当初他们大婚之前做下的约定,如今当得起一句“尘埃落定”。

    若林苒想离开,他没办法强留。

    萧照却不是不明白该来的总会来的。

    因而,在登基大典前一夜,当林苒主动提出有事要说,他知道自己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残酷现实。

    灯火通明的殿内这会儿寂然无声,唯有夜风吹得窗外花木枝叶沙沙作响。

    萧照陪林苒坐在窗下,如同等待被审判一般等她开口。

    “殿下可还记得自己的承诺?”

    林苒比萧照预想中更为直接,把那封和离书摆出来,她严肃而认真,“太子殿下,我想归家。”

    萧照醒来之前,她心下有过许多想问他的话。

    后来,这些念头都散去了。

    无论如何她是要走的。

    想到会离开又觉得不必事事弄个一清二楚,只要太子放她离开即可。

    萧照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撇开这件事,而是低声与林苒说:“这些时日太子妃确实辛苦了,若有什么委屈,尽可说出来,莫憋在心里。”

    林苒摇摇头:“殿下不曾委屈我什么。”

    甚至以身挡箭护她性命,她要怎么去谈委屈?

    “多谢这些时日殿下的照顾。”

    “我只是想念家人,想再与他们团聚,望殿下成全。”

    萧照感觉到林苒的疏离与冷淡,明白此时的她不愿意同他说心里话。他昏睡期间所有的事已经一一了解,尤其是与林苒有关的事,但听徐明盛所言并无怪异之处,叫他无从

    探究她的真正心思。唯有一点可以确定,她是有不快的。

    “抱歉。”

    “是我对不住你。”

    萧照的话让林苒不由得问:“殿下为何说对不住我?”

    她抬起眼看他,耐心等待他的回答。

    当林苒问出这句话后,在他们对视的这个瞬间,萧照忽然觉得,关于他们之间的秘密林苒是知道一些什么的。他骤然沉默,犹疑中决定以诚相待。

    说出真相情况也不会更坏。

    但不说,事情可以变得比现在更糟糕。

    “桃源寺后山,第一次见面过后,我发现自己肩上莫名多出一片淤青。之后又一日,我在书房批阅奏折,手臂忽然一疼,硬生生多出一道鞭痕。那一日,沈世才于东梁河边欺男霸女,是你路见不平,被迫挨了一鞭子。但那时也未能十分确定,直到后来,母后设下赏花宴,你机缘巧合救下乐安,回去后病得一场,那几日我也病了。一次次看似巧合的事情串联在一起便不再是巧合。”萧照慢慢说着,停顿了下才声音低了点说,“意识到不对后,我动了心思将你迎娶为太子妃。”

    “我知道这于你而言并不公平。”

    “可,我还是这么做了,将你卷入这朝堂是非之中。”

    后来的事情无须解释。

    林苒嫁入东宫后,他们之间的所有事情,除去这一点真相,她清清楚楚。

    见她并不惊诧,萧照确认她早已知晓这件事。

    是何时晓得的?应不会太远……或许正是回定远侯府省亲期间。

    知道,那些时日却什么都没说。

    思及她委屈自己、强压心事,萧照说不出话。

    哪怕无意中知晓这个真相,当真听太子亲口说出来,感受大为不同。她不知道萧照会不会向她坦白,但问出那个问题的时候,她的确是在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

    易地而处,林苒同样没办法信誓旦旦自己绝不会选择隐瞒真相。

    她无意苛责太多。

    但当他们之间隔着这样一个秘密、这样一个真相的时候,许多事情不再纯粹,也不再简单。

    这才是她想要离开的真正原因。

    “多谢太子殿下坦诚相告。”林苒轻轻点了下头,“我知殿下正人君子,品行端正,迟迟未告知真相实属无奈之举。今日之后,此事揭过,谁也不再提。我心所愿,仍只归家一事,望殿下成全。”

    林苒语气温和而坚定。

    萧照听得很明白,她不愿留下,她不留恋这所有一切。

    “好。”

    良久沉默,萧照喉结上下滚动几下,艰难从嗓子里挤出这样一个字。

    未能说出口的话深埋于心。

    事到如今已不必再说,白白叫两个人都尴尬。

    “登基大典过后,你我和离的旨意会传出,从此你恢复自由身,只是林家小娘子。”萧照又说。

    林苒得他允诺,又点了下头:“谢谢。”

    萧照没有应。

    他偏头望向黑漆漆的窗外,无星无月的夜晚比往日更黯淡一些。

    天总归是会亮的。

    时辰到了,天会亮、太阳会照常升起,或许他们也是。

    ……

    延兴十九年。

    九月,宫变横生,帝后崩逝,太子登基,牵扯宫变者纷纷下狱听候审问。

    但令朝野内外震惊的是一封和离书。

    新帝继承大统,下的第一道旨意却是与潜邸时的太子妃和离,准太子妃归家,恢复女儿身。

    君无戏言。

    旨意既下再无更改的可能。

    大臣们纵然深感荒唐亦不愿轻易触新帝逆鳞。何况,如此一来,后位空悬……定远侯府为平定叛乱本便立下大功,再得后位撑腰,往后必将愈发不可小觑。于是几乎所有人诡异地默许了这道和离旨意。

    最不能接受的人当属王溪月了。

    一场秋狩之行过后,于她而言可谓一夕之间天翻地覆,如今林苒也要走,她如何接受得了?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

    王溪月寻过来,见林苒正在命宫人收拾一应物什,顿时哭成个泪人。林苒拉着她的手宽慰:“好啦,马上要出嫁的人,这样整日哭哭啼啼的可不行。和离罢了,我也不会消失不见,往后我们照常可以见面的呀。你来寻我,或者我寻你,不见面也可以写信,若你不愿意找我,那便另当别论。”

    “你说得轻巧!”

    林苒轻飘飘的态度让王溪月又气又恼,一张嘴便哇哇大哭,“当真能有这么简单便好了。”

    “笨蛋,哪有那么复杂。”林苒笑着拿帕子替她擦一擦泪,命宜雪将当初王溪月送她的新婚贺礼取来,“你送我的贺礼,我是要带走的,你大婚,我也备下贺礼,既来了,索性今日先给你。”

    王家因王皇后被牵扯进谋逆之案中,王溪月身份敏感。

    哪怕有赐婚旨意,她与徐明盛这桩婚事亦只能一切从简、低调操办。

    和离在先,林苒在京城便当不了那个低调人。

    他们的婚礼她不准备出面。

    王溪月如今十分警觉。

    她立时听出林苒话里有话,抓住重点:“要去哪儿?”

    林苒闻言一笑,没有故意隐瞒:“近来风头太盛,避一避为好,大约先回老宅住上一些时日。”远离京城,自然也远离是非,远离流言,便让新帝独自承受罢。

    “一些时日是多久?”

    王溪月脸颊尚且挂着两颗豆大的泪,嘟一嘟嘴,“当真会回来吗?”

    林苒但笑,没有给出承诺。

    王溪月心下明了,放弃追问,只说:“无论去何处,安顿好以后记得给我来一封信可好?”

    “好。”

    林苒应允她,王溪月稍微放下心,点了点头。

    送走王溪月后,春鸢和宜雪也带着宫人将行礼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苒在东宫的东西谈不上太多。

    嫁妆之外,无外乎一些衣裙首饰与赏赐。

    那些赏赐她没有全部带走,挑了些自己喜欢的,塞满一辆马车便罢。

    大哥林长庚和二哥林长洲一道来接她回侯府。

    坐上定远侯府的马车,林苒没有回头,心情松快跟着兄长归家。

    “陛下,太子妃……”陈安悄声入御书房,行至龙案前,低声与萧照禀报时意识到失言,立即改口说,“林小娘子已经平安回侯府了。”

    萧照动作一顿,颔首示意自己已经知晓。

    林苒今日走,他确实知道,怕她不自在故而并未相送。

    林小娘子没有留下任何话、任何书信,陈安再无其他可禀报的。

    见萧照全无询问之意,他方悄悄退出去。

    “陛下保重龙体。”

    多少担忧,陈安临走前多嘴一句。

    萧照身体尚未痊愈,不宜太过操劳,他在御书房多待得半个时辰便歇息了。一觉醒来不过亥时附近,亦不记得自己做了个什么梦,只记得梦里有林苒,但看见的全是她的背影,连背影也离他越来越远。

    他忽然心绪烦闷。

    无处排解,萧照把陈安喊来,吩咐备辇。

    没有林苒在的承鸾殿徒留消沉。

    萧照命人点灯,殿内一应陈设尚未更改,与从前无异。

    陈安陪他入得正殿,将他从过去到如今对待林苒的心意看在眼里,此时此刻难免怕他触景生情、伤怀伤身,但不知如何规劝开解,不由暗自叹气。

    萧照只让陈安也退下。

    他想要一个人待在这里静一静。

    环顾熟悉的一切,往昔回忆轻易被勾起。

    从分床而眠到同床共枕,从大婚之夜闯进前院寻他到龇牙咧嘴为他作画。

    萧照想起林苒答应过会给他而他却未收到的画,心下几分怅然。行至梳妆台前,瞧见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妆奁,又记起七夕那日为她买下的簪子,他抬手将妆奁打开,里面的首饰簪子依旧满满当当。

    他注意到那支鸳鸯海棠纹白玉簪。

    也记起往前这白玉簪都是同一支海棠木簪放在一处的。

    萧照未在这些首饰簪子里寻见那支海棠木簪。

    他想到什么,心跳忽地漏了一拍,随即再坐不住,把陈安喊进来,要他确

    认林苒从东宫带走了哪些东西。

    陈安不明所以,依然照做。

    林苒带走的东西不多,没有太过费劲,萧照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

    除去金银珠宝外,七夕那日,他给林苒买的簪子,她都带走了。

    那支海棠木簪亦如此。

    林苒特地带走他为她买的木簪子。

    念头闪过脑海,萧照心跳如鼓,隐约感觉自己终于抓住一点重要的东西。

    至少。

    至少愿意带走那支海棠木簪的她对他不会只有满心的怨恨不满。

    这比什么都要紧。

    ……

    和离归家翌日。

    林苒晨早从京城出发,在二哥林长洲的陪同下回祖宅。

    又过几日,王溪月出嫁了。

    她与徐明盛的婚事筹办仓促、一切从简,亦不曾宴请宾客,低调得只同徐家人吃得一顿饭。

    王溪月也不是以乐安县主的身份出嫁的。从前那些因姑母而来的荣华富贵已因姑母而去,她如今只是普通小娘子的身份,但萧照送她一座三进宅子作为嫁妆,又有赐婚的旨意傍身,外人作何想法,明面上亦不至于刻意刁难欺辱。

    宫变风波带来的影响日渐消散。

    萧照的身体一日较一日好转,他初登大宝,也同样变得越来越忙碌。

    林苒远在林家祖宅,他没有派人去盯着她一举一动,便不会时常得知与她有关的消息。但他与林苒之间那一层性命相连的关系没有消失。

    于是,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他依旧会在不经意时蓦地感知与她有关的事。

    这便足以令他安心,知晓她过得不错,无须多加打听。

    辰光在林苒的逍遥与萧照的忙碌里一晃而过。

    又是一年春好处。

    懒怠散漫过近一个冬天的林苒决定替自己寻点儿开心的事情做。

    她同自己二哥说起想摆擂台,比试招亲。

    林家本是大户,备受瞩目。

    擂台一摆,林家小娘子有意招亲的消息定然迅速传开,毫无疑问可以吸引许多人来凑热闹。

    林长洲向来溺爱妹妹。他不认为妹妹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却也担心太过火,且拿不准妹妹到底什么心思,暗忖之下,少不得旁敲侧击问上一问。

    “先前和离之事,妹妹只字不肯透露缘由,如今又想要打着招亲的旗号摆起擂台……我瞧着不像当真想招亲,毕竟来的是什么人全无定数,那些歪瓜裂枣,难道妹妹瞧得上眼?妹妹莫不是因着之前的事受了刺激,至今耿耿于怀,才想折腾这一出罢?”

    林苒好笑:“二哥这是什么话?我为何要耿耿于怀?”

    “难道不是吗?”林长洲挑了下眉。

    “我那前妹夫怎么也当得上是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即便在妹妹眼里当不得第一人,其他人也轻易越不过他去。我怕妹妹在赌气,白白赔了夫人又折兵。”

    林苒白林长洲一眼:“我为何要赌气?还有,二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林长洲但笑:“说几句实话罢了。”

    林苒无心争辩那位“前夫”究竟怎么样,只道:“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自当慢慢挑选。要慢慢挑选便须得时间,想来越早开始越好,免得耽误。二哥若觉得此举太招摇,那费些心思帮我物色些好儿郎,我日后一一相看便是。”

    “我上哪儿替你物色?”林长洲无奈说。

    林苒轻哼:“二哥不知道,难道媒婆也会不知道吗?”

    林长洲无言以对。

    他体会到妹妹对此事的执着,不试上一试怕是轻易不会罢手了。

    也好,林长洲想,多挑一挑总不是坏事。

    他很快替妹妹张罗起来,遍寻十里八乡的俊秀年轻郎君,自己挑过一遍,再送到妹妹面前相看。

    而林苒为自己相看夫婿的消息终究传回京城。

    消息是一层层递到萧照面前的。

    彼时他如常与大臣们商议完朝事回御书房,因今日朝堂之上又有大臣提及充盈后宫一事,他难免不耐烦,回到御书房时,沉沉的一张脸。陈安跟在他身边,入得御书房后屏退小宫人,这才小心翼翼道:“陛下息怒,诸位大人也是为陛下着想,近来才反复提及此事,只奴才以为,大臣们好应对,有些人却……”

    “有些人是什么人?”

    萧照听出陈安话里有话,冷冷发问。

    陈安低声道:“这些事如今也不知究竟传到何处,只怕定远侯府的二少爷一样听说了,近来才忽然忙着替自己妹妹张罗相看夫婿之事。”

    他拐弯抹角,不妨碍萧照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定远侯府的二少爷,林长洲,他妹妹不是林苒又是谁?

    相看夫婿?

    萧照思绪一滞:“哪儿来的消息?”

    陈安回答:“徐少夫人。”

    萧照:“……”

    徐少夫人自然指的徐明盛的夫人王溪月。当初林苒答应王溪月安顿后之后会去信给她,后来王溪月常常给林苒写信,两个人一直有联系。此番王溪月收到林苒的回信,见信中提及相看一事,顿时将事情说与自己夫君,几经辗转,消息才传到萧照耳中。

    “这是,徐少夫人呈上来的书信。”

    陈安将林苒的那封信笺双手捧至萧照的面前。

    萧照一眼望去,瞧见信封上的熟悉字迹,顿一顿这才慢慢伸手取信。

    信上只有家长里短的几句闲聊,但看着林苒写下的字字句句,他又回忆起他们同在东宫的日子。

    这封信不一会儿被搁下了。

    沉吟片刻,萧照对陈安说:“退下罢。”

    冷淡反应让陈安多少感到疑惑,陛下时常回东宫,俨然是放不下林小娘子,如今得知林小娘子的消息,瞧着怎么不甚在意?他却不便多言,唯有领命告退。

    春光明媚时,林苒又开始相看年轻郎君。

    有自己二哥帮忙把关,她见到的论起样貌、才学、性情多少有保障。

    他们一道去骑马踏青、游湖赏花。

    但几乎见过一面后,林苒便兴致缺缺,无意再见这些人第二面。

    “二哥又替你挑中一个。”林长洲屈膝坐在窗沿上,偏头冲托腮望向庭院的妹妹笑说,“明日见一见罢,必定比之前那些都让你满意。”

    林苒哼哼唧唧的,没什么兴趣。

    林长洲仍笑:“妹妹为何这幅模样?先前不也是妹妹非要相看吗?”

    “这会儿腻了。”林苒说,“想先歇一歇。”

    何况该来的人也没来。

    林长洲当即道:“明天已经安排好了,总归不能让人白等,妹妹且多坚持一日,过得明日再歇也不迟。”他忍下笑意,耐心劝,“知道妹妹累了,明日只在茶楼喝得两杯茶,不会耽搁太久。”

    自己二哥既这样说,林苒便点点头应允下来。

    翌日,她依着约定的时辰去茶楼,约好的年轻郎君却迟迟未至。

    林苒百无聊赖,坐在二楼临街的位置看长街人来人往。

    直至一道熟悉的身影骑马而来。

    坐于玉花骢马马背上的男子器宇轩昂、高大俊朗,打马而过,轻易引得行人纷纷侧目。林苒在高处,往下望去,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能看清楚他束发所用金冠。

    他在靠近茶楼位置后却仿若有所觉。

    勒停马匹,他抬起头来,一眼捕捉到身在二楼的林苒。

    刹那间四目相对。

    这一刻,林苒终于看清楚他的脸,与记忆中无甚差别的一张脸,依旧俊秀不凡如画中谪仙。

    新帝,萧照。

    林苒勾了下嘴角,慢悠悠收回视线。

    萧照同样笑一笑低下头,他从马背上跳下来奔上茶楼。

    木质楼梯只剩下最后几阶时,他放慢脚步,半晌,平静在林苒对面落座。

    时过境迁,再次相见,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

    长街两侧摊贩的吆喝声间或传来,一楼茶客的说笑声以及说书先生有力的评书声从未停歇。

    唯有他们之间长久的维持安静。

    但谁也没有觉得尴尬。

    “陛下怎么来了?”

    “苒苒想见我,我自然是要来的。”

    她想归家,她带走那支海棠木簪……后来萧照慢慢明白过来,她想离开是真的,他放她走,她才能感知到他不是一门心思将她困在身边。她对他并未心怀怨憎亦是真的,故而他懂得她的心。他一直在等,等着她开口,等她想见他的那一天,他等到了。

    所以他来了。

    千山万水,她想见

    他,他总归是要来的。

    林苒听清楚萧照的话。

    更听清楚他的心,她刹那明白了,他其实一直在等她。

    “不委屈吗?”想得片刻,林苒问。

    萧照缓缓说:“我会一直心甘情愿被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林苒微怔,没有接话。

    她偏头又望向外面,长街上,一个梳丱发、穿粉色裙衫的小小娘子手中捏着几枝开得正盛的桃花蹦蹦跳跳从茶楼走过,粉嫩的桃花引来一只彩蝶落在花枝上,惹得小小娘子咯咯直笑。清脆稚嫩的笑声回荡在街道上,又引得行人被笑声感染而嘴角弯弯。

    林苒莞尔一笑,以手托腮,忽觉心绪悄然被喜悦填满。

    原来是,多么美妙的一天。

    (正文完)